闽南中秋节风俗薄饼

研几2024-06-13 18:10296 阅读59 赞

为什么闽南中秋要博饼?

博饼(跋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中秋博饼,起源于泉州府思明州(今厦门。

闽南中秋节风俗薄饼

博饼是哪里的风俗

中秋节(中秋博饼),流行于福建省厦门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秋博饼是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地区一项重要的民间竞技游戏性质的中秋节俗。游戏活动是通过掷六个骰子的方式,博得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共六个等次的月饼,法则公平、简单、有趣。传承状况:新中国成立后,中秋节。

闽南中秋节风俗薄饼

闽南中秋博饼规则

博饼的规则: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国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

闽南中秋节风俗薄饼

厦门中秋博饼的由来福建中秋博饼的来历和风俗

1. 厦门中秋博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是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种独特月饼文化,体现了闽南人对历史的传承。2. 传说中,中秋博饼是由郑成功在鼓浪屿屯兵时发明,旨在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并激励士气。3. 厦门人过中秋节有独特的风俗,即亲友团聚一起玩会饼博状元。4. 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在厦门抗清,其士兵。

中秋节博饼习俗?

博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厦门大街小巷都会摆起博饼的桌子,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纷纷参与其中,为博得一个好彩头,以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博饼活动中,最终博得状元的人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品,还要穿上状元服,带上状元帽时,似乎真有一种“中状元”荣归。

中秋博饼怎么来的

一般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节之际,将士们是特别思念家乡的,郑成功为了缓解将士们的思念之情,于是就发明了中秋博饼的游戏,让众多将士们在赏月的同时也能够玩耍博饼。中秋博饼其实具备一定的地区性,通常在泉州,厦门市比较鼎盛,其实闽南人对于中秋节其实是特别看重的,甚至在当地将中秋节称之为小。

闽南民俗中秋博饼

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博饼规则如下: 1、一秀:六粒骰子中有一粒为4点。 2、二举:六粒骰子中有两粒为4点; 3、四进:六粒骰子有四粒点数相同(出四点外)即为四进; 4、三红:六粒骰子中有三粒的点数为4点; 5、对堂:一般为六粒骰子。

厦门博饼的来历?

博饼(跋饼),是起源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