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太阳运行规则

研几2024-06-17 04:04125 阅读65 赞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 (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冬至太阳运行规则

一年四季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之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到夏至时到达太阳直射最北点

冬至太阳运行规则

冬至过后太阳变化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

冬至太阳运行规则

冬至时刻是怎么确定的?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

冬至和夏至时太阳又什么特点?地球有什么变化?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减低。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夏至(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为最北直射点,此时北半球夏至,昼长于夜,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秋分(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为最南直射点。此时。

夏至和冬至时太阳从什么方升起?

全球除极昼、夜地区外,均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全球除极点外,均正东方升起,正西方日落。影响:在夏至,太阳在我国纬度地区在东偏北25度左右的方位升起,西偏北25度左右的方位落下。在冬至,太阳在我国纬度地区在东偏南25度左右的方位升起,西偏南25度左右的方位落下。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几点钟落下,升起

冬至日 7:33 日出,16:53 日落,白昼仅为 9 小时 20 分,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全年日落最早的一天为 12 月 8 日(16:49日落),日出最晚的一天为 1 月 5 日(7:37日出),日出最早的一天为 6 月 14 日(4:45日出),日落最晚的一天为 6 月 28 日(19:47日落)。夏至日 。

每年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的时间?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